长治日报记者崔燕报道:新建改造城市水、气、热等各类市政管网425 公里,新开工建设棚户区1.2 万套,开工改造城中村4570 户,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95 万平方米……日前,我市出台《长治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6 年行动计划》,总计投资171 亿元,继续实施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环境提质“四大工程”,确保我市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设施提升工程让百姓生活条件更优化。设施提升工程包括水、电、气、热、行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今年,全市新建改造城市水、气、热等各类市政管网425 公里,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新增配电变压器容量0.47 万千伏安,更换老旧配电变压器0.45 万千伏安。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3.85 万户,新增4G 用户41 万户,全面部署4G 网络,力争城市地区全覆盖。加快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新建改造雨水管网140 公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0 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2 平方米,同时加快行人过街天桥、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无障碍设施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全市更新和新增公交车辆50 辆以上,新增公交运营线路48 公里。
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让百姓居住更舒心。我市自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一步步探索,一年年建设,已形成廉租户、经济适用户、农村危房改造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今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仍是重点。《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实施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全市新开工建设棚户区1.2 万套(含城中村改造4570 套)、建成9000 套。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工改造城中村4570 户,同步配套水气热电、道路、绿化等市政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建成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结合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引导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中村居民积极参保,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参保缴费激励机制作用,鼓励参保人员提高缴费档次,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更好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中村居民按规定进行救助。
环境提质工程让人居环境更“清洁”。《行动计划》指出,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加快黑臭水体整治,新建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65 公里,加快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8% 。加强废弃物资源处理处置,建设5 个回收网点、6 个中转站,废旧电视机拆解设备改造,拆解量提高到255 万台/ 每年;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处理量提高到8 万吨/ 每年。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建成区继续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工地扬尘控制合格率达到90% 及以上。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本级和潞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高6 个百分点,创建省级保洁示范街和容貌示范街各3 条。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95 万平方米。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全市城市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到26% ,实施10 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年度新建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到42% ,新建公共建筑节能65% ,标准执行率100% 。开展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加快“三河一渠”和浊漳河东北阳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绿水环绕的宜居城将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