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治日报记者 闫婷婷 “今年以来,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导产品需求不足,但面对困难与压力,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全市经济企稳回升,步入正增长区间。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5月16日,市统计局综合科科长程淑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局首季,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七大主要经济指标,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下降外,均实现了正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速为1.4%,比去年全年(-2.9%)回升了4.3个百分点,比去年一季度(0.9%)回升了0.5个百分点,扭转了2015年上半年以来经济负增长局面,三次产业均比去年全年呈现回升态势。
“从企业生产情况看,停产企业明显减少。受国家下放企业验收权力和钢材、煤炭、焦炭等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的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全市3月当月停产企业66户,比2月(120户)减少54户,停产企业减少了近一半。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新兴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势明显。比如,中成药增长1136.8%、平板玻璃增长82.7%。总体来讲,工业生产回升明显,传统产业生产增速回升,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47%和51.2%,与2015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0.2和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8个百分点。全市非煤产业占比为3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比15.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逐渐显现。
“一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189.5%,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产主要动力,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强。不过,第三产业增长加快,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发展优质。”程淑娟说,“就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内部而言,还存在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短板。最显而易见的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达到62.9%;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信息传输、租赁、会展、现代物流、科学研究、中介组织、技术鉴定等现代服务业单位数量较少,目前全市入统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企业仅有30余家,现代服务业仍需进一步加快发展。”
前几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指出,看待今年经济开局的形势平稳,要坚持两点论。在主动开展工作,成效逐步显现的同时,我们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有所暴露。当然,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
就我市而言,着力完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体系至关重要。程淑娟表示:“看到经济回暖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目前我市传统行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占比较小,第三产业总量小、结构不优,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虽为1.4%,但与全年6.5%的增长预期目标和实现‘十三五’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当前经济增长进入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释放,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今后经济要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应稳定一产、提高二产、加快三产发展,增强经济增长整体协调性。”
“正如权威人士所说,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要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要不折不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推进项目进度,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一位市人大代表建议道,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更要加足马力补齐短板,这要求各级各部门不但要肯干、敢干,还要能干、会干。“比如,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第三产业涉及领域广,涉及的主管职能部门多,亟须顺应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确立牵头部门,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动第三产业更好发展,让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在我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前,我市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但更应该正视改革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局首季已过,之后的路更应该脚踏实地: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行政管理、金融财税、商事制度等一系列领域的改革,释放经济活力,给行业、企业和创业者以信心;要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要有咬定青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措施;要积极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济企稳回升,新动力体系还需加快完善,圆满交上“十三五”的答卷,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