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治日报记者崔燕报道:“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办”。面对今年的“紧日子”,我市市级财政将按照突出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大对一般性项目支出的压缩力度,统筹财力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据悉,2016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98.85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62 亿元。
2016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市财政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生财、聚财、用财,管理、使用、监督’12 字工作方针和‘六个抓、六原则’的工作思路,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发展,涵养税源,又用活财政资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全力推动‘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顺利开局。”市财政局局长张旭亮表示,今年我市财政要从六方面发力。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首要发力点。为此,我市财政系统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壮大、重点项目建设上积极作为,着力壮大财源基础。一方面,创新支出方式,调整无效支出,修正错位支出,通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增加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债券指标份额,弥补我市经济建设短板,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是弥补财政支出缺口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今年,市财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金融振兴要求,运用资源重整、资本金注入、基金投放等手段,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扶贫开发投资基金、PPP 项目支持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旅游文化、民生保障、PPP 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支持和促进全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获得投资收益,增加可用财力。
统筹财力促“三保”,立足基础保民生也是重要发力点。各县市区将加大财力统筹力度,区别轻重缓急,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抓好“四保一创”,即:保就业稳定,把就业创业作为根本民生;保义务教育,把提升教育水平作为基础民生;保基本医疗,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重要民生;保民生底线,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民生;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今年财政还将精准发力支持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化支持机制,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力度,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每村5.5 万元的基础上,做好配套工作,保证每村运转经费至少达到8 万元。继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市财政局将深入贯彻财税改革政策,全面完善财税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基础性工作,加快建设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力求各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精准测算、精准管理、精准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