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庄金光、华电、欣隆、高河4个低热值煤电厂全部开工建设,潞安180项目环评有序推进,漳泽2X100万千瓦改扩建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太焦客专选线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项目提质增效年”的部署,“六位一体”推进项目建设,快速推动了一批对我市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顺利落地,为全市经济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项目储备、签约、开工、建设、投产指标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签约项目293项、开工项目1052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64.85亿元。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年初,我市确定全年实施重点工程917项,总投资3467.5亿元,其中省重点工程83项,市重点工程834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这些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第一抓手,想方设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工程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情况,每月召开县委书记例会,对项目建设等经济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政府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和固投专题会,认真落实省政府月度常务会议精神,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推进“一站式”审批,实现了全部项目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中心启动运行8个月来,共办理审批事项23.2万件、日均1500余件。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定期召集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办公,对项目审批现场办理,目前已集中审批项目44个。充分发挥市政府项目服务办公室的作用,由分管副市长领办,对企业项目建设中反映的问题逐项帮助解决,目前已累计解决200余个实际困难问题。建立“创环境办实事保增长”周报清单制度,每周公布市直部门、县市区办实事情况,截至目前已办理各类实事1万余件。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县区和部分企业负责人,赴太原与省环保厅、国土厅进行面对面对接,多方争取上级支持。
经济发展,依靠重大项目拉动;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今年,我市围绕十大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业招商、以园招商、以企招商,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低碳环保绿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特别是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力促赵庄金光、华电、长治县欣隆、长子高河低热值电厂等一批支撑长治煤化工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市坚持靠优联强,突出科技引领,实现特色发展。积极搭建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今年以来共签订技术合同16项,实现技术交易9800万元。创新“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模式,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业态,成立了中海恒、山丹丹等一批信息科技公司,淘宝长治馆、“太行山农产品物流网”电商平台、“山西老陈醋电商网”正式建成运行,与腾讯公司共同推进“互联网+智慧长治”建设。选树优势项目,通过技术评价、产品展示,重点扶持了易通环能低温发电机、康宝移动式弧焊机器人、襄矿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技金谷新型建材等一批高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发展。
项目建设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今年,是我市财力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民生项目建设最多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2410户,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5所。继续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截至11月底,全市51家企业的55个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共带动贫困村388个、受益贫困户5.5万户。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专项产业扶贫,市财政共投入资金3800万元,实施了6个县62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统计显示,全市涉及民生类项目已超过“半壁江山”,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也逐年递增。
|